文/墨旋
「阿~跳舞的都不會讀書」「我不要求舞蹈班的成績」,這是我們在舞蹈班時常常聽到的話,也是大眾的刻板印象。撇開學科不談,究竟在學跳舞時到底要不要動腦呢?
腦中多工處理
記動作
我們一堂基訓課,大約會有二十幾個組合,一套組合大約1~4分鐘不等,每一套組合的動作都要熟練於心。手、腳、頭和身體的協調,在一個八拍之內,就會有多種不同的組合變化。
動作矯正
將動作記熟,以便於在做動作之餘能夠觀察自己的用力方式,更好的矯正不正確的動作。身體所習慣的動作就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抵擋身體的慣性,還要在做動作的過程當中立即反映老師提醒的重點,和自己常犯的老毛病。
在技巧失敗後也要思考剛剛失敗的原因,例如:在短短5秒之內的時間裡,只轉了一圈就跌倒了。這裡面有多種的可能性,軸心歪、主力腳沒力、沒有留頭甩頭、手腳沒有配合、整體時間點不對……等等。
配合音樂
我們的課堂上有兩種配音樂的方式,一種是用音響撥放的固定音樂,到高年級後就會有鋼琴老師來幫我們伴奏。即使是固定音樂也會有不同的特性要去適應,更不用說鋼琴老師彈奏的音樂每次都會有些微的不同。
小結
一個腦袋要同時處理受器所接受到的多重資訊之外,還要對抗身體本來習慣的用力方式,感知身體的過程當中還不能忘記表情管理,屬實是一件很難為人的事。
文化涵養和技術
劇目—人物情感
在中國古典舞中特別要求「身韻」,利用身韻表達出人物的特點,而這就仰賴舞者對於這個歷史人物的熟悉度。要了解當下的時空背景才能真正將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用肢體語言充分的表達給觀眾。
編舞
這是我認為在舞蹈中數一數二難的事情。
若是個人舞,就需要思考主題、音樂、拍子、動作路線編排和整首舞需要用到的場地及道具。
就團體舞的技術層面來說五分鐘內的舞就需要變換十幾次隊形,每個人的路線、動作都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一個人要記所有人的動作拍子和路線。
就文化層面來說,如果這首舞要演繹一個古代故事,就需要編舞者徹底研究當時的時空背景、人物、服裝、道具,務求還原當時的情景。
小結
跳中國古典舞也是需要讀書的!除了歷史故事之外還要涉略當時著名的著作,或是小說杜撰的背景及起源。不只如此,還需要編舞上的各種高難度技巧,下次見到編舞師記得給他一個尊敬的眼神,是超人啊!
這次的介紹到此為止啦~下次見!